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海南本土文化考察记

发布时间:2015-12-15浏览次数:20

深入本土寻觅创意

2015年十一月以来,我院多次分批组织老师前往东方、澄迈等地开展文化考察活动,一来旨在挖掘和推广海南本土文化,助力地方文化建设;二来以期进一步寻求本土文化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的对接之路。

十一月十四日的东方玉龙村面具舞活动吸引了方圆几十里数百名黎族同胞,以及闻讯赶来观摩的民俗爱好者。整个活动筹备伊始,我们就派出专业的拍摄团队跟踪报道,从寻找神木神像、雕刻神像、请神回乡、择吉安放,到数次彩排、最终上演,整个过程都被完整的记录并保存下来。

面具舞,顾名思义即带着面具举行驱鬼逐疫的祭仪,又称傩(nuo)舞。是中国远古华夏民族的一种驱鬼逐魔的宗教辟邪仪式,早先用于周代宗教辟邪祭祀活动,意为驱魔消灾,祈祷风调雨顺,在古越国各地流传,然而随着古越国的灭亡,傩舞向西南扩散,由古越国的汉族巫觋传入五指山区,与海南原始居民黎族同胞文化交融,扬黎族能歌善舞之长,演变成别具一格的黎族面具舞。玉龙村的面具舞沉寂了三十年,终于在一群黎族文化继承者和支持者手中重新复活,实属不易。

面具舞开始前的酬神仪式

黎族妇女在演示泼水,寓意污秽尽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请神回乡,从此守得一方太平

原始古朴的黎族面具舞,通过狩猎、求神、驱鬼、请神、泼水祈福等形式,以舞蹈的形式还原了黎族先民以巫舞为媒,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太平的良好愿望,也让我们领略到黎族传统文化的厚重和丰富

十一月二十一日,受澄迈文化馆的邀请,黎珏辰与郗瑞鲁两位老师参加了澄迈玉包港及火山石古村落的考察及写生活动。本次活动主要以东方、澄迈、定安三地的画家代表为主。  

第一天考察的是玉包港。玉包港三面环海,北频临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有“琼北明珠”之称。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村,也是澄迈县海洋产业规划建设的重点之一。

第二天考察地点是澄迈最具代表性的火山石古村落——罗驿村。罗驿村是海南省有名的宋代文化古村,曾有3人科第中举,250多人出仕,享有澄迈“科举仕宦第一村”美称。千百年来,优越的自然环境,理想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从古至今代代不竭的和睦、孝顺、感恩、诚信的伦理道德和淳朴乡情,使这个方圆百里最大的自然村始终稳坐“健康与长寿”的风水宝座。村子位于丘陵腹地,村落布局十分奇巧罕见,120多间石屋围塘而砌,散落如满天无序的星斗,其间的青石板巷与灰墙灰瓦,沧桑古朴,相应生辉。      

罗驿村至今还保存民房古石屋120多间,村中道路,均为石铺,是村中清代官员李恒谦带头捐资所建

当地人说瓦也分公母的,母瓦呈长方形,两侧微翘上扬,置于底部;公瓦呈半孤型,反扣于母瓦之上,搭配得当,秩序井然

万年前的火山运动煅烧成的火山石被打磨成或圆或方的无规则形状,此石透光性强,通风良好,几百年风雨沧桑,石屋仍是稳稳当当,岿然不动。

深幽古朴的村落,沧桑独特的火山风貌,布满苔藓的原生态火山石屋,弯曲狭长的石巷,葱茏繁茂的老树,古榕下慈祥安然的老人,屋前院内玩耍的快乐村童……慢行其中,恍如隔世,仿佛穿越到传说中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现代设计诞生以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有识者意识到:设计的灵魂在创意,但创意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凭空而就,只有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才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能够给现代设计提供源源不绝的灵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