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与技术碰撞!赵雪老师动画试验课程展现协同创作魅力

发布时间:2025-09-07浏览次数:6565

近日,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动画专业动画试验创作课程实践现场亮点频出,各创作小组以高效协作模式产出精彩阶段性成果,充分展现专业课程的实践育人成效。

课堂上,各小组呈现出高度明确的分工体系与默契配合机制。负责创意策划的学生凭借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大胆突破常规,提出一系列别出心裁的动画主题与故事框架,为作品注入独特趣味内核;具备扎实美术功底的学生则专注角色形象与场景设计,从角色的神态动作到场景的光影氛围,每一处细节都精心打磨,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风格;擅长数字技术的学生熟练运用专业动画软件,将前期创意构思转化为流畅生动的动态画面,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艺术升华。

本次课程通过实践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专业领域各展所长,更培养了团队协作与跨领域融合能力,为后续进阶创作与行业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最终,成功完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创意和技术水平的动画短片。通过这次试验课,大家不仅提升了动画制作的专业技能,还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重技术的学习和创新,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争取创作出更出色的动画作品。

在这段充实而又意义非凡的动画试验课学习旅程中,小组能够取得显著的进步与收获,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关怀。

课程伊始,面对陌生复杂的动画制作领域,充满迷茫与困惑。是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讲解,为我们打开了动画世界的大门,从基础的动画原理到前沿的制作技巧,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

在创意构思阶段,当我们的想法过于局限或不切实际时,老师耐心引导,给予我们启发,帮助我们拓展思维,挖掘出独特而新颖的创意点。角色设计时,老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眼光,对我们的设计提出宝贵意见,让角色形象更加鲜活生动。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小组展示作品介绍《画不完》

《画不完》以动态影像为载体,聚焦数字绘画创作中的焦虑与执着,通过具象化的视觉语言,展现当代创作者在灵感与时间赛跑时的矛盾心境。

作品以冷色调为基底,勾勒出深夜伏案创作的年轻女孩形象。数位屏幽蓝的光映照着她疲惫却专注的面庞,堆积如山的草稿、不断修改的图层与永不停歇的进度条,构成了充满压迫感的创作场景。画面中,角色笔下的线条仿佛拥有生命,在画布上肆意生长却总难达预期,象征着创作者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

作品通过超现实手法强化主题:画布上的图案如同失控的藤蔓,将角色缠绕其中;窗外时钟的指针疯狂飞转,与停滞不前的创作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意象既隐喻数字时代创作者面临的“完美主义陷阱”,也折射出人们在追求效率与品质过程中产生的无力感。

《画不完》试图引发观众对创作本质的思考——当技术打破创作边界,无限可能性是否反而成为枷锁?作品既是对创作者困境的共情表达,也是对“过程重于结果”创作哲学的温柔叩问。

过程展示:

短片展示:

第一组作品《听妈妈的话》

介绍:

从前有一个宁静的小村落,里面住了一群快乐的小老鼠,村子周围被郁郁葱葱的草丛环绕,处处充斥着安宁祥和的氛围。村子里流传着一条古老的祖训“千万不要去河对面的那个小镇,那里住着可怕的东西”。 主人公麦迪鼠父母从小便教育他要当个听话的孩子,但他也不知道是叛逆期还是左耳进右耳出,总是与之反着来。毅然决然地踏上前往河对岸神秘小镇的征程。忽视了父母那些语重心长的叮嘱,在进入猫城市后差点惨遭毒手,被热心的鸟救下后,死里逃生从而顿悟父母的每一句劝告有多么重要。当冒险精神与父母的告诫碰撞,唯有在两者之间寻得平衡,我们才能稳健地奔跑在成长之路上,既不错过沿途的绮丽风光,又能安然抵达梦想的彼岸。

故事中的小老鼠麦迪,怀揣着对未知的向往, 凭借一腔孤勇,毅然决然地踏上前往河对岸神秘小镇的征程,哪怕前方荆棘丛生, 也未曾有过片刻退缩。然而, 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父母那些语重心长的叮嘱。父母,作为人生旅程中最坚实 的守护者, 他们以丰富的阅历为基石, 用满心的关爱为砖瓦, 筑起守护孩子的堡垒。 他们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多, 吃 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 每一句劝告都是从生活的磨砺中萃取而来的智慧结晶。 当冒险精神与父母的告诫碰撞, 并非是水火不容的冲突, 而是一场成长的试炼。一方面, 冒险精神给予我们披荆斩棘的勇 气,让我们有机会拓宽视野、收获成长;另一方面,父母的话如同一盏暗夜明灯,让我们在热血冲动时,能冷静审视前路, 避开那些显而易见的危险陷阱。唯有在两者之间寻得平衡,我们才能稳健地奔跑在成长之路上,既不错过沿途的绮丽风光, 又能安然抵达梦想的彼岸。

图片展示:

海报展示:

↓作者:江墨

↓作者:邝雯希

短片展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