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式教学在产品设计专业《可持续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来,在这个大背景下,设计艺术专业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新需求,逐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自主创新和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的主要关注因素。
《可持续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比较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可持续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产品设计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设计工作奠定基础。由于课程涉及面较广,知识点较多,但课程学时较少,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就会出现课堂理论知识点讲完后,留给学生实践调研和设计的实训时间较少,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指导时间不多,学生学习进度掌握不及时,实际学习情况掌握不全面等问题,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因此,根据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设计课程教学与学习要求,还需进一步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实现教学策略的整合,优化整体教学效果。课程依据理论指导,将“PBL”教学法实施于《可持续设计》课程实际教学环境中,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环节的衔接,重视新形势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设计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合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探究和调查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以解决真实的、有吸引力和复杂的问题。
图一:PBL项目式学习流程图
PBL项目学习第一步:明确学习任务。根据《可持续设计》课程性质,罗列出课程的重难点,做好课前备课的准备工作,明确课程与产品设计专业的联系点,明确可持续设计思维的构成逻辑;明确以问题作为载体,以协作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确定让学生既感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的驱动问题,推动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探索解决方案。
图二:课程目标与任务
PBL项目学习第二步:应用PBL教学法组织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先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分组,教师给每小组发放案例资料,并创设一个既典型又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个体学习,如“榫卯结构的传承与创新”,从结构的复原与简化设计两个方面展开设计思考,结合自身需求进行设计构思,激发学生创作情感。项目立项后小组需协作共同理解设计主题与要求,通过讨论决定解决策略与设计大方向。通过将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问题中的尝试,经历了问题的假设与研究验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拓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课堂。
图三:小组成员协作完成项目
PBL项目学习第三步:《可持续设计》课程任务以方案设计实践为主,每一阶段的理论结束后均会进行问题或设计项目的驱动,则学生进行个人设计任务修改完成后即可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展示方式可多元化,如实物、海报、多媒体展示等,丰富多彩,可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同时,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巩固,找出自己知识学习的遗漏及需改善的地方,与此同时可采用班级成员互评或小组与小组间互评活动;而教师则采取鼓励式综合评价,肯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努力与表现,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敢于进行设计创新。在一个项目结束后,教师需在课堂上对本项目相关知识进行框架性总结,结合学生学习表现与成果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不盲从教材,强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上进的求知理念,并综合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技巧、资源准备等方面及时更新后期教学内容,准备好进行新项目驱动。
图五:小组项目展示
图六:小组项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