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9日下午,我院徐啟春教授、冯建章博士、姜现甲博士、王昭老师和三亚学院部分老师举办了一个题为“落实‘二十大’精神,提升科研水平”的小型学术研讨会。
2022年11月9日下午5点,冯建章召集几位热心党的“二十大”和科研的老师举行了本次会议。冯博士首先围绕课题“申报前的准备”、“申报时的科研团队组建”、“申报书的撰写重点”、“立项后的调研注意事项”和“结项书撰写需要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对自己主持的2017年国家社科项目“海南非遗保护与南海主权研究”进行了介绍。
介绍过自己的课题之后,冯博士又结合课题申报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意识”,与“二十大”的“问题意识”和“核心词”进行了介绍,重点是“二十大”与与会老师专业有关的“核心词”。冯博士认为“二十大”的核心词如“产业体系”“乡村振兴”“人才”“学习”“创新”“协商”“法治”“文化”“产业”“中华文明”“中国故事”“中国形象”“社会保障”“健康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网格化管理”“国际话语权”等可以成为与会会员未来科研的核心词和“问题意识”所在。冯博士建议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从“关键词”处寻找属于本专业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在适当的时候申报各级课题。
随后,与会老师进行了交流,并一一发言。
我院姜现甲老师正在读博士,结合自己博士论文的中期检查对申报课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音乐学院李希珏老师去年刚完成了一项海南民进省委课题,她就去年赴“音乐之都”成都调研“青少年文化宫”,谈了自己几点关于课题申报和调研的想法;智信专业的龙一欣老师谈到了“数据库”和跨学科课题申报;社会学院刘长波老师结合自己科研的经历,强调了田野调研的重要性;法学院的肖纪连老师谈到了田野调研如何对接的问题;我院王昭老师谈到了自己的产品设计专业如何与“二十大”中提到的“中国形象”、“大康产业”“文化国际传播”等“核心词”相结合的问题,谈到了三亚和陵水的养老产业等。
会议在信息的交流与碰撞中圆满结束。与会老师都认为本次会议颇有收获,希望这样的会议以后要多多组织。本次会议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会议的主要内容没有把落实“二十大”落“空”,而是“落实”到了高校老师普遍存在的“科研”焦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