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城乡规划专业教研室就《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进行了研究讨论,这是本学期城乡规划专业结合数字化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探索的系列教学活动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乡规划的专业核心课,综合性极强,在形成专业思维、熟悉专业方法、掌握专业技术、锤炼专业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课程加深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了解城市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培养现代城市规划观念,树立人、建筑、社会和环境统一的设计思想,以及规划设计为大众服务的观念。
华雪莹老师认为,“新工科”人才培养重在调整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引导学生跳出工程技术本身,掌握人文社科和基础学科知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讲授中,对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学科前沿知识成果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改革内容,扩宽学生对于学科发展的视野,适应学科知识融合的趋势。强调立足中国国情,把握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课程教授中要适度延长学生的知识链程度,通过补充在设计实践中常用、必需的知识点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建立“以人为本”“永续发展”、“和谐城市”的城乡规划专业价值观。
吴耀华教授主张,针对城乡规划工科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途径的创新性。单冰茸教授认为,有效利用好“新工科”条件下各专业课程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徐游教授表示赞同:教学都要充分发掘思政元素,既要传授专业知识也要实现价值引领。何经博士结合自身经验强调,课程要基于地域特色,以课程模块为线索,进行融思政教育元素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地方多民族的建筑历史文化,激发民族文化自信,从而使“新工科”与课程思政建设在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目标上同向同行。
通过开展课程教学研讨系列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城乡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将“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构建了“专业知识+人文素养+思政教育”的立体化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全方位协同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用发挥。
图文:华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