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的时代与城市景观发展史”系列讲座(之一)
2016年3月21日15时在书德楼报告厅,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伯伟教授向全院师生作“巨变的时代与城市景观发展史”的讲座。出席本次讲座的是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各个专业老师和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
当代是一个发生巨变的时代,所谓的巨变是在审美上的变化,那么就会涉及到审美的变化,历史的变化,社会问题以及政治问题。在校学习的是一种态度,学习的是价值观。与我们大学校园研究有关的话题,无非是针对大学所需要容纳的各种活动,在校园环境中是如何展开的,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下面四个要素:1、空间要素2、时间要素3、学科要素4、群体关系要素。王伯伟教授说:“校园中的这四个主要因素,好比四个变量,他们已某种特定的关系共同发挥作用,决定了一所大学的运行和性质。当然,作为建筑师,我们会特别关注其中的空间要素的变量。在互联网条件下,这些要素都已经呈现出新的状态。这个新状态,正是“互联网+”需要面对的,这也正是校园建筑师可以着力的领域。互联网支持的虚拟空间,能让每个人都获得极大的信息量,能让每个人都获得完全的自由度和主动性。实体空间的距离、尺度约束彻底解除,虚拟化的空间可以无限延伸,越来越小的终端设备,却整合了越来越丰富的个体需求。当代人其实是喜欢它带给我们的那些随心所欲的状态。没有等级,没有准入门槛,无需正襟危坐,可以激发一个全新的自我。这同时也给了我们一种当下校园空间设计的启发:校园的实体空间正在营造的那种状态,难道不可以成为今后追求的空间目标吗?建筑师熟知这句话——“形式追求功能”,那是过去时代的设计观念,在互联网时代,应当改变为——“形式追随状态”!
今天的讲座真的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三亚学院在逐渐变化,在这种进步的状态下王伯伟教授对三亚学院提出了一点建议,他说:“这个城市、气候,这个校园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感觉,但是我们学校有的东西粗糙,作为相关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做到精致。”
王伯伟教授强调,从事校园规划不仅是要造一幢房子,而是要把不同的学科通过什么样的环境在哪个时间段里能够给它什么样的一种机会把它布局好,这才是校园规划真正的事情。王伯伟教授的到来能够以他的经验,以他的学雅,以他对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的一种知性的把握,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王教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他说:“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可能最终决定你在转业道路上越走越远,走得多好,不仅仅决定于你本人所具有的一种专业技能,可能更重要的还是一种综合能力。”
图:王沥涓 文:翟佳颖